4.2 户用空调机组


户用空调机组是指为满足舒适性目的,以“户”为单元,制冷/热量在7~50kW范围内,对1个或数个房间进行空气调节的机组。其冷/热水(风)或制冷剂集中制备,再输送到需要空调房间的末端设备(或用风管送到各空调空间)内。
4.2.1 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表4.2.1-1)
1 技术性能
  1)产品规格(表4.2.1-2)。
  2)机组名义工况条件
    ①水管式冷水(热泵)机组名义工况条件(表4.2.1-3)。
    ②风管式空调(热泵)和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名义工况条件(表4.2.1-4)。
    ③不同气候类型机组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表4.2.1-5)。
  3)制冷能效比和制热性能系数
    ①冷水(热泵)机组能效比规定值(表4.2.1-6)。
    ②冷水(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能效比EER要求(表4.2.1-7)。
    ③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及IPLV(H))(表4.2.1-8)。
    ④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要求(表4.2.1-9)。
    ⑤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比规定值(表4.2.1-10)。
    ⑥风管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能效比EER要求(表4.2.1-11)。
  4)噪声限值
    ①冷水(热泵)机组噪声限值(表4.2.1-12)。
    ②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噪声限值(表4.2.1-13)。
    ③风管式空调(热泵)机组噪声限值(表4.2.1-14)。
  5)机组名义工况下的实测技术性能应不低于表4.2.1-15的限值。

表4.2.1-1  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表4.2.1-1  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表4.2.1-2  产品规格
表4.2.1-2  产品规格

表4.2.1-3  水管式冷水(热泵)机组名义工况条件(℃)
表4.2.1-3  水管式冷水(热泵)机组名义工况条件(℃)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430.2-2001。该标准已修订并形成了报批稿,但还没有颁布实施。由于经修订的新标准给出的名义工况条件与上表不同,使用时请注意与最新颁布的标准对照。

表4.2.1-4  风管式空调(热泵)和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名义工况条件(℃)
表4.2.1-4  风管式空调(热泵)和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名义工况条件(℃)

注:1 T1、T2、T3气候类型对应工作环境温度见表4.2.1-5。
       2 上表
数据引自GB/T 18836-2002。

表4.2.1-5  不同气候类型机组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
表4.2.1-5  不同气候类型机组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范围(℃)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837-2002。

表4.2.1-6  冷水(热泵)机组能效比EER规定值
表4.2.1-6  冷水(热泵)机组能效比EER规定值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430.2-2001。

表4.2.1-7  冷水(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能效比EER要求
表4.2.1-7  冷水(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能效比EER要求

注:1 上表数据引自GB 19577-2004。
       2 机组的节能评价值为表中能效等级2级。

表4.2.1-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及IPLV(H))
表4.2.1-8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综合性能系数(IPLV(C)及IPLV(H))

注:1 上表数据引自GB/T 18837-2002。
       2 综合性能系数包括制冷综合性能系数
IPLV(C)及制热综合性能系数IPLV(H)。

表4.2.1-9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要求
表4.2.1-9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要求

注:1 上表数据引自GB 21454-2008。
       2 机组的节能评价值为表中能效等级2级。

表4.2.1-10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比规定值
表4.2.1-10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比规定值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836-2002。

表4.2.1-11  风管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能效比EER要求
表4.2.1-11  风管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源效率等级及其能效比EER要求

注:1 上表数据引自GB 19577-2004。
       2 机组的节能评价值为表中能效等级2级。

表4.2.1-12  冷水(热泵)机组噪声限值(声压级)[dB(A)]
表4.2.1-12  冷水(热泵)机组噪声限值(声压级)[dB(A)]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430.2-2001。

2 设计选用要点
  1)应优先选用符合下列条件的空调机组:
    ①采用环保型制冷剂。
    ②机组能效比以及综合性能系数高。
  2)选用机组时,应首先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计算室内冷负荷,以此为依据选用室内机。当机组同时用于供暖特别是针对寒冷地区的供暖,应校核热负荷是否满足供暖要求。

表4.2.1-13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噪声限值(声压级)[dB(A)]
表4.2.1-13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噪声限值(声压级)[dB(A)]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837-2002。

表4.2.1-14  风管式空调(热泵)机组噪声限值(声压级)[dB(A)]
表4.2.1-14  风管式空调(热泵)机组噪声限值(声压级)[dB(A)]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836-2002。

表4.2.1-15  机组名义工况下实测技术性能限值
表4.2.1-15  机组名义工况下实测技术性能限值

注:上表数据引自GB/T 18430.2-2001、GB/T 18836-2002和GB/T 18837-2002

  3)冷水机组的水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系统。应考虑户内系统冷冻水的定压、补水,以及因水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膨胀问题。
  4)进行多联机、风管机选型时,室外机总容量应先作如下修正:
    ①配管长度修正。一般产品样本提供的制冷量数据,以室内干球温度27%、湿球温度19.5℃,室外干球温度35℃时的配管等效长度5m、室内外机高差为0m为基本条件。由于一般实际系统的配管长度远>5m,且室内外机组也可能存在高差,故必须基于系统实际安装情况,使用生产厂商提供的技术手册修正机组的实际制冷量数据,以确保选择的机组可有效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
    ②安装位置修正。以室内机为基点,即使高差相同,室外机放置在其上部还是下部,修正值不同。
    ③外温修正。空调机组设计工况条件与机组名义工况条件一般差别很大,必须根据生产厂商提供的机组变工况性能曲线,对机组性能进行修正。
    ④热泵制热时,积霜和除霜的修正以7℃时为1、0℃时为0.81、-7℃时为0.96。
  5)采用多联式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同一空调系统的规模、制冷剂管道最大长度、设备之间的最大高差、运行工况范围等,应与所选用机组的性能相匹配。
    ②空调系统制冷剂管道的管径、管材和管道配件应按生产厂商技术要求选用。系统自控设备、制冷剂分配器等主要配件,均应由生产厂商配套供应。
    ③室外机应放置在空气流通、不影响周边其他居住者、附近应无易燃气体泄漏危险的场所。
    ④设计多联机、风管机系统时,室内、外机的容量配比(即一个系统的所有室内机额定制冷容量之和与室外机额定制冷容量之比),宜参照表4.2.1-16选择。
    ⑤多联机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为保证多联机系统高效、节能运行,系统设计和安装时,必须避免“高”、“大”、“长”、“散”,倡导“低”、“小”、“短”、“匀”。即避免室内外机组之间的高差过大,倡导一套系统的室内机尽可能跨越较少的楼层,室内外机组之间的高差宜小于30m,室内机之间的最大高差宜小于20m。避免单一系统容量规模过大,倡导系统容量最好小于56kW。避免系统输配管路过长,倡导室内外机组最大长度小于80m。避免多联机在同时使用率低、室内负荷分散的建筑或区域中使用,倡导其应用于室内机同时使用率高、负荷变化均匀的建筑物或区域,且室外机组容量必须按所服务区域的逐时负荷选取。
  6)对于舒适度要求较高、人员较长时间逗留的房间,应采取保证新风量的措施。
  7)空气处理与分布:
    ①空调系统的新风和回风应经过滤处理。
    ②空调房间的风口布置与气流组织应根据室内工作区温度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和空气质量等要求,结合房间特点、内部装修及设备散热等因素综合考虑。

表4.2.1-16  室内、外机容量配比系数表
表4.2.1-16  室内、外机容量配比系数表

4.2.2 相关标准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T 18430.2—2001。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2002。
《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6—1001。
《水源热泵机组》GB/T 19409—2003。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GB/T17758—1999。
《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GB 9237—2001。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2004。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757—1004。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21454—2008。
注:GB/T17758标准已修订形成报批稿,但还未颁布实施。新标准给出的性能评价指标与现有标准不同;对于风冷式机组,单冷型机组采用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热泵型机组采用全年性能系数APF,对于水冷式机组,采用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作为性能评价指标。请使用时参考最新颁布的标准。


目录导航